1/18/2012

步步驚心_若曦(八)

若曦與四爺有相隔三百年的價值觀差異,
她雖早就明瞭雍正在歷史上鐵血手腕的功績,
但當這些手腕發生在自己親友身上,
那些痛楚是她沒有預料過的。
若曦並不是聖女貞德,
她關心的一直是與她有過交情的八爺、十爺、十四爺等人,
但年羹堯與隆科多或者弘時的下場,她其實是未加干涉的。

仔細回想她勸雍正的話,她不是站在八爺的政治立場辯駁的,
每次看到雍正大發雷霆,她都只是怯怯的說,
「你已經是贏家,有些事真的可以不計較的。」

現代人的幸福,在於我們有很多選擇,
權力鬥爭的輸家,不會被流放邊疆,
許多在政治圈中敗下陣的政客,可以重返學界,
或甚至在公民團體中繼續實踐自己的理想;
但古代的鬥爭不是,那是佈滿鮮血的生死一線;
我相信若曦並不是要幫助八爺奪回政權,
而是期盼四爺手下留情,
但她忘了,眼前身著黃袍的他,已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當他不如此做,同樣的命運就會降臨在他身上,
若曦太過天真,天真的想用四爺對她的愛改變眾人的悲慘結局,
當兩人都是做著自己的堅持,沒有人願意退讓時,
這段故事注定是個悲劇。

以往的言小穿越,重點還是在浪漫愛情
但是桐華很不一樣的是,把現代人的思想完整套到若曦的作為中。

桐華曾經解釋過,
談過感情的人就知道,除非有一方背叛,
不然分手的決定很難說是誰對誰錯,
現代人談戀愛不就是這樣嗎?
有時候也不是不喜歡了,而是某些點某些觀念某些習慣某些家庭因素,
兩方就是無法妥協,
而當不能妥協的情況下,爭吵與衝突就會把以往的甜蜜感情消磨怠盡。

張曉在現代已經生活了25年,
價值觀已經成形了,雖然在古代生活17.8年,
但是骨子裡一些執著很難根除;
人是很難改變的,
我相信有交過男女朋友的觀眾可以瞭解我要說什麼,
我看完電視劇後會不斷想說:如果我是她,我真的可以做的比較好嗎?


看著八爺的崩潰痛哭,淚流滿面的若曦。

雍正有雍正的考量,政權剛移轉,局勢不穩,
他一定要用雷霆且強硬的手段,
況且他要推行的是針對很多利益階級的新政手段,
若曦有若曦的考量 她以為這個共枕眠的男人,
可以對她關心的人好一點、手段可以溫和一點,
但這兩個點太過衝突,因為背後可能是皇位不穩,可能是黎民百姓的福址,
古代女人會妥協的,但若曦不是,
我想她心中還是希望這個男人為她改變,
或者妥協一點點,至少不要對八爺趕盡殺絕
就像我們可能希望老公戒煙、少去跟朋友喝酒、少去酒家應酬,
多和小孩講話、多和小孩玩耍、多關心自己,
當然,現代人的"妥協"跟<步步>裡,
雍正與若曦之間要妥協的事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但原理是相似的,
偏偏兩人要做的就是無法妥協的事,
那是隔著人命鮮血的無可奈何,
相愛容易相處難 婚姻跟感情是建築在"妥協跟堅持",只有愛是不行的。

若曦的性格是很剛硬的,四爺很瞭解她:她的勇敢,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
不然也不會替十三綠蕪淋雨跪了兩夜,
為四爺甘冒抗旨被抄家滅族的風險,
(其實若曦抗旨這件事也是很莽撞的,就算康熙不抄家,
可以想見以後她家族中父親、兄弟的仕途也堪憂了,
不過也可以解釋成她對這些"親人"根本沒感情,但是.....她姐姐呢?)
我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說,如果是我,真的敢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做這些嗎?

而就像作者說的:

「這就是若曦,她不能只為一份愛情,就什麼都全拋棄。
    不能站對立場,去淡漠看別人沉淪。」


於是,在一連串環環相扣下,
桐華賜給了若曦一個令人心碎的結局,
我一直覺得這個結局極好,
雖說悲劇才雋永 (白叔說得真好阿!)
但在若曦一直無法妥協於皇宮的無奈,地位之分,人命鮮血的真實之下,
若不安排這樣將悲傷推到最高的結局,
若曦終究要成為後宮中那個夜夜盼君至的孤獨女子,
以她剛強的性格,難道不會把雍正對她的愛全都磨光嗎?

《步步驚心》最令人著迷的就是在此,
劇中每位人物都有自己的堅持,自己的欲望,自己的野心與不甘,
他們都不是為愛不顧一切的典型完人,
阿哥們各有各的欲望與權利爭逐,
女人的命運則隨著男人的競逐而被放棄,
有過社會歷練後更能明白當中的進退維艱;
若曦一輩子都放不下,張曉對感情的猶疑,
讓她與八爺的戀情無疾而終;
對愛情的想像,對友情、親情的堅持,
讓她選擇放棄深愛她的四爺,
因此原著故事的結局,她帶著一身的遺憾而去。

但電視劇給了個較為圓滿的結局,
她讓張曉回到現代,搜尋著所有人的結局,
當她努力想找回自己曾經存在過的一切,
她發現四爺留下的畫,是那段他們最美麗的時光,
她調皮戲弄他的加鹽果凍,四爺特地畫上了木蘭玉簪,
我想是讓若曦知道,他已經原諒她,她可以放心的去;
於是吳路人出現了,他認不出張曉,他滿臉疑惑的看著這個淚眼相對的女子,
但若曦總算圓了前世的心願,再看一眼四爺,
但摘下眼鏡後,他變得模糊不清,是不是想要告訴張曉,
是時候該放下了,就算能再跟這位吳路人再續前緣,
他也不再是四爺,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相較於番外篇中雍正偏執的將骨灰帶入地下,
電視劇也改成將若曦骨灰灑向空中,真正讓雍正放若曦自由,
而這段放下的過程,不正是現代男女分手到走出陰霾的過程嗎?

3 則留言:

  1. 我覺得你解析的極好,把我內心的疑慮都摘除了:))

    回覆刪除
  2. 謝謝你的稱讚阿:) 我知道很多人看完都會無法理解若曦怎麼這麼煩@@" 但是我一直覺得她是個性格很立體飽滿的女主角,並非為愛放棄一切,為愛不顧親朋好友的死活,這也是我寫這些感想的原因。很高興遇到步步的同好喔^^

    回覆刪除
  3. 其實若曦在與四爺為了八爺跪而鬧心的和好劇當中,四爺破天荒的想跟若曦解釋他的苦處,於是吟了一段離騷: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豈余身之殫恙兮,恐皇輿之敗績,意思是時間太少,要做的事情卻是這麼多,很多的作為真的不是他所願,但卻不得不顧國家大政,八爺黨的貪贓妄法若曦在康熙朝時就有耳聞,八爺黨在朝中的勢力龐大若曦也是清楚,在朝廷人單勢薄的四爺其實皇位要坐穩都是不容易,對付八爺黨也都要小心翼翼拿捏分寸;若曦接著念下去的: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表示四爺的苦處她都懂,也明白他是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可她卻無法看到如親人般的八爺黨一個一個的遭罪,她不願去想八爺黨之前的貪贓妄法,只希望四爺能網開一面放過自己的親兄弟,你已經贏了好好做你的皇帝就好了,但是她不願去想,如果不對付八爺黨,他可能連皇帝都沒得做,又談何為百姓謀福利?我在想若曦如果在現代,這樣的求情合法嗎?一昧的為貪污犯求情合理嗎?雖然這群貪汙犯是她的親友.
    桐華解釋若曦的人格特質是習慣性逃避人性的黑暗面,她自己對於仇恨是很容易放下的人,但是她沒有立場要求別人也跟她一樣,例如之前勸若蘭原諒八爺無心害死青山的過錯,當然若蘭沒能接受;之後要求四爺放下當年被八爺黨陷害,被迫要過著十幾年內心苦楚糾結夜不能寐的恨,也替十三放下十年被囚禁生涯連身體都搞壞的苦,我的意思是若曦自己的苦,自己放下,或許是她內心自我調適的一種方式,但她卻要求別人也要放下,別人若不照做她就如何如何芸芸,未免太過任性.
    當然桐華解釋整部小說是透過若曦的眼睛來看每一個人,所以故意忽略每個人的黑暗面,但卻無法忽略雍正的黑暗面,因為那是歷史書上根深蒂固的觀念,於是乎最愛的那個男人對大家最殘忍,但又隱約的讓我們看到八爺黨們的心機,所以或許在若曦的內心,她明白自己對四爺最殘忍最不公平,因為只有四爺的黑暗面是她無法選擇不看見的!而習慣性逃避黑暗面的若曦最後一定要逃離雍正身邊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