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2014

KANO

嘉農拿到全島優勝時的敬禮照,除了有球員們的喜悅,
更有著近藤教練終於圓夢的感動,非常喜歡這張劇照,
但在官方網站上找了半天,都沒有這幕的劇照版,只好從預告片中截圖。

 

我們太想以自己為榮,遇到這個好電影,
力求真實的講出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
除了大力推銷它的好,我不知該用哪種形容詞。

 

這是我看完KANO到現在的感想。

 

 

 

關於棒球,我是愛國球迷,但棒球一直是我跟母親間最重要的連結,
每每重要比賽,媽媽總是能拿出一堆以前看球賽的心得,
看懂棒球,也是媽媽一句句講解給我聽的;
我也不像版上眾多粉絲一般,二刷、三刷、四刷....,
但戲看完後,深深覺得這是部好電影,
很多人拿歷史意義去評斷導演及製作團隊的努力,
但我實在不懂,在台灣連最多收視人口的無線台電視連續劇都無法也不敢去碰觸這麼冷硬的歷史問題時,
苛刻的要求好不容易終於有了活水的台灣電影,
不管本身故事的本質一定要講些嚴肅性的問題,
是不是有點揠苗助長了呢?

 

(題外話:台灣解嚴後的1990年代,
其實有好多部探討白色恐怖或是寫實復古的優秀連續劇,
如台視的<台灣水滸傳>,李岳峰執導的<愛>與<緣>,
反而是政黨輪替都兩次的21世紀,
我們的戲劇題材卻越走越窄,越來越變不出新花樣,
不是帥哥美女繽紛燦爛的偶像劇,不然就是狗血誇張的鄉土劇
為什麼直指KANO的人不去正視這個問題呢?)

 

KANO這部電影,最令人推薦的第一點,就是它真切的是個棒球電影。

 

導演馬志翔的運動員經歷功不可沒,再者是團隊當時堅持用真實棒球員的堅持,
讓整部電影即使是棒球內行人來看,佔篇幅極重的比賽畫面都不會覺得出戲,
尤其是在電影院用大螢幕觀看,效果真的是好到不行,
每次去電影院必睡的我的老媽,
三個小時的片長也完全不覺得沉悶,開心的走出戲院,
你知道,它真的是一部能夠吸引觀眾入場的好電影。

 

推薦第二點,說自己的故事。

 

八年前,公視曾經製播了一套八集的<台灣棒球百年風雲>的紀錄片,
細細敘說了台灣由日本殖民時代開始引進棒球,一直到2006年的故事,
紀錄片十分用心,不但努力找來各式老照片、紀錄片,
還訪問了當時還在世的耆老們,
蘇正生老前輩就是其中一位。
當時我看完這套紀錄片心中十分驚訝,
因為在此之前只聽過紅葉,完全不知道嘉農,
更不知道當年曾有隻隊伍打進日本高中棒球的聖殿。
多年後,在海角七號後重新復興的台灣電影,
總算有人願意重新為大家呈現這個故事,
這個曾真實的發生在台灣嘉義的故事。

 

推薦第三點,劇情動人。

 

除了本身故事就夠熱血之外,我相信馬導的功力功不可沒,
魏導雖有膽識跟執著,但說真的,對於人物情感的轉折與細膩度卻未臻完美,
但本次KANO劇中,幾位主角的情境轉折,都可以看出訓練素人演員的紮實準備,
還有各項棒球場面的調度,精彩毫不拖沓。

 

私心推薦,錠者博美。

 

一開始在片頭出現時,我一直以為他是在決賽中跟嘉農對決的那位王牌投手,
沒想到是在前一場被打爆的那位,
整部戲透過他串連了前後,首先要說的是這位演員(青木健)的好演技,
飾演十年前後的他眼神完全不同,
而劇本透過他反射了戰爭對年輕人的殘酷以及真心的敬佩兩個面貌,
在他繞著嘉農練習的球場,大聲的喊著"歡迎光臨",讓整個劇本有了更深的意涵!


當然,KANO並不是毫無缺點,
例如已經被說到不能再說的片尾船特效,是從海角七號就有的問題阿(茶);
再來是聽說被刪掉不少上松耕元跟蔡昭昭的戲份,
回來看大家討論才知道原來這一對是真實故事,當年轟動嘉義,
如果把阿靜嫁人後的戲份拿掉補上這塊可能較能平復被刪減的遺憾;
再來是我也覺得有些牽強的日本記者戲份,
從無情不屑的嘲笑到轉換成佩服的語氣,真的是轉得很硬阿......
要不是後面都在看Akira受傷的手指,
我真的很難喜歡這個日本記者的演出阿,太做作了....

 

台灣電影,能夠為大家認真的說出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
並且製作團隊是認真的在說一個故事,
不是只有光鮮亮麗的偶像外表的置入性行銷活廣告,
或是強調大卡司的動員(君不見天機跟刺陵的華麗大卡司)
這部戲把適合的演員放在適合的位子上,
還有大氣妥適的配樂,配樂跟主題曲真的為電影加分不少!
(題外話,真的很羨慕日本音樂產業的發達完整,
線上的配樂大師幾乎都各有個的長處,想要怎樣的氣氛,
就能找到相對應的音樂人創作,
且各個大師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與經典作品,
台灣的電視劇及電影配樂幾乎都還做不到這一塊阿)
至少KANO為台灣電影再帶出了一個新局面,好故事跟認真的好製作,
是真的可以吸引觀眾入場的。

 

誠摯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