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2016

七月與安生:互為表裡的最佳女主角。

七月與安生是一面鏡子,她們彼此有著對方所沒有的特質。
安生羨慕七月家庭的完整與穩定,七月渴望安生的自由與放逐。

還是女孩的七月曾跟安生說,
「媽媽說,女孩將來要習慣很多不舒服的事。」
「媽媽說,女孩子沒什麼地方可去阿,就從一個家,到另外一個家。」
七月接受了這樣的穩定和期望,
但也自然的和安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當安生第一次聽到家明的名字時,是在安生第一個擁有的私人空間裡,
她大方的讓出自己的臂膀,七月卻不願意依靠,
然後安生忽然發現,好友心中有了另一個人,
而周冬雨此時瞬間黯淡又帶點委屈的表情,試探的口氣,
是我第一個激賞的片段。
於是安生衝動的找出家明,也讓家明記住這個靈動的女孩。

 

我一直覺得七月什麼都知道,女生對於情感的流動有種天生的敏銳感,
家明看安生,其實就像七月喜歡著安生那樣的特質,
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七月一直都知道家明喜歡什麼。

 

在火車站送別的那場戲,那個從安生頸部掉出的玉墜,
硬生生的將七月不願意說破的事扯開。
七月錯愕的表情,彷彿是她最想逃避的自由與渴望被揭露,
更是她一直逃避的,
家明也和自己一樣喜歡這樣的自由與渴望。
馬思純這幕既錯愕又難掩失望落寞的神情,
是前半段七月的精彩時刻。

於是安生開始了流浪的旅程,她遊歷千山萬水,每到一處,
安生就寄張明信片給七月,每張明信片的結語都是:「問候家明。」

如此明目張膽的逾矩,可能是我看過閨蜜片中最張狂的,
而電影只是透過口白念一封又一封她們倆來往的文字,
一句又一句的「問候家明」,表達兩人的牽掛與心虛。
這段流暢的剪輯,畫過一段又一段安生的流浪,又有七月的穩定成長。

 

當觀眾跟著安生環遊世界,安生也在一段一段感情中迎合又幻滅,
同時七月和家明從大學畢業了,家明和七月說,他想去北京闖闖。
七月讓安生離開,但她卻留不住家明。

終於,疲憊的安生回到了家鄉,
七月終於發現,離開的安生過著困頓飄蕩的生活,
她們在餐廳翻臉,互相指責著對方的「裝」及「算得清楚」
七月終於把嫉妒撒開,她拉出那條玉墜,憤恨的說著「問候家明」

於是七月與安生又分開了,直到家明在北京遇到安生。

安生懂七月,她對家明說:
「不是她不喜歡離開家,她是想讓妳回去多陪陪她。」
我懂那種恐懼,那種先說破即成輸家的恐懼。
家明意外的發現安生開始定居,命運的安排開始旋轉。

「交換人生」這個命題,在前幾年的風潮,流行靈魂交換。
但這幾年,似乎開始了人生某個關鍵時刻,
因為某個觸點,開始過著對方的人生。
2010年臺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的陳浩遠與洪成揖,
因為烏鴉認識了彼此,在槍聲後交換了人生;
七月與安生則在北京的衝突後,開始成為了彼此。

 

整部電影最精彩的,莫過於那場在浴室中的對峙,
馬思純將電影前半段的沉靜與壓抑都累積在這場戲爆發,
「家明就喜歡這樣的」她氣憤的向安生說。
雖然指的是美麗的同體,但意外之意彷彿在對著安生宣示,
家明喜歡這樣穩定的生活,而不是安生那般飄泊的人生。
「我從來不來北京看你,不是因為不愛坐火車害怕去遠門,
  我就是想讓你回去,只有你回去,
  才能證明你愛我,你選擇的是我。」
七月對家明說。

我一直在想,從北京離開的七月,是否就想要離開了呢?
七月是不是利用家明的愧疚感完成自己的願望?

「但其實,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是會辛苦的。」
七月的媽媽這樣說。

但兩人的人生確實開始交換,七月成了背包客,
住進簡陋的背包客棧,剪了一頭短髮,她成了安生,遊遍世界,
她將一切拋諸腦後,她無牽無掛,真的嗎?

故事回到了開始,網路上開始有一本小說流傳,名為《七月與安生》,
有人找到已定居在北京的安生,問她,妳知道七月在哪裡嗎?
於是安生開始閱讀那本小說,她知道了七月的心境與故事,
她想起與七月最後一次見面,七月頭也不回的走了。
安生這麼告訴家明。

電影較原著最精彩的改編從這裡開始,
在床上,懷著身孕的七月對著安生說:
「我恨過妳,但我也只有妳。」
「我想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妳一樣。」
這一次,七月終於躺進了安生的臂膀,她們真正成了彼此。
於是,誕下瞳瞳的七月開始了無拘無束的壯遊,
她真正成了安生,安生也化成了七月,
兩人開始過著對方又是自己的人生。

電影虛實交錯,安生心虛的說完,
真正的結局卻停在那份同意書上,
大家都說這幕是周冬雨的得獎場,
但我還是更喜歡電影開頭,她第一次聽到家明出現的那張難過的臉,
而我到這時才發現,為七月留下文字的,是安生。

「流浪的七月知道,某一天她回頭的時候,
  踩著自己影子的人,一定就是那個已經過上幸福生活的安生。」

 

--

《七月與安生》的原著小說,是中國作家安妮寶貝多年前創作的中篇,
陳可辛導演的"我們製作"買下版權後,找了曾國祥導演執導。
陳導在訪問中說,他覺得他的年紀已經不太適合拍青春片,
多年來又一直想找曾國祥拍一部電影,
而這個女孩子間細膩情感的作品,他覺得適合曾國祥執導,
成果也證明了陳可辛導演的眼光精準。

記得看完電影時,很難相信電影中女孩子的絮語與親蜜感,
出自一位男導演的手筆。
電影中驚人的細膩度,連女孩子分享心事那些輕聲細語、質疑與盼望,
都抓得恰到好處,相信擁有閨蜜的女生多能認同。

而改編劇本則把原著中煽情狗血的結局改掉,
如洋蔥般一層又一層的交換人生,
(據說翻轉的點子來自岸西<電影《甜蜜蜜》編劇>)
對白中常出現對「女孩/女人」身分認同的疑問,
更把整部電影的格局更加擴大,
又看到女生對友情與愛情的世俗情感,
每個女生心中都有個七月/安生,
可能順從大家盼望走向被安排好的路,
但心中卻無限渴望自由;飄泊許久後,卻也渴望一個安穩的地方,
安生被逼著四海為家,七月的心虛與藏留不住身邊人,
於是七月終於順從自己的願望走上旅程,
而在她後頭願意包容她的還是安生。
兩人相依相伴的牽掛,
因著兩位女主角精彩的演技,四射的火花,


成就了彼此的表演,也成就了這部電影。

可以說,周冬雨與馬思純演著同一個角色,
彼此情感的依歸與鏡面,她們愛過、恨過,最後也只有彼此,
而曾經經歷過成長抉擇的女孩,相信能對七月與安生產生憐惜與共鳴。

 

p.s.《七月與安生》在53屆金馬獎入圍6項,
最終以破紀錄的雙女主角獲獎,為金馬獎創下了紀錄,
頒獎的馮小剛導演,故意不把兩個人一同念出來,
等了一下,看著馬思純向周冬雨祝賀後,才說出馬思純的名字,
但因為當時全場都在歡呼,沒人聽到他的聲音,
當馮小剛喊著"給我話筒"、"還有一位",
我看到陳可辛導演的臉都歪了XD
(當時全場應該都在想說,啥? 還有哪位阿?)
沒想到金馬獎給出了雙女主角的驚奇結果,
我在電視機前都不由自主的大叫了!
馮小剛這個小小的設計,真不愧是最佳導演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