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2013

穿越霧風到林家


921大地震後全毀的霧峰林家花園,經歷劫難後總算再度重建,
園中著名的大花廳一景,電影中再現絕代風華。(圖片來源:
阿罩霧風雲官方FB)

 

我們的歷史教育,一直帶有太多的政治意識與色彩,
缺少人際互動與國際情勢的探討,
而僅將該學科定位為統治者教化的目的,
因此這部紀錄片,少見的以家族歷史,
反映了近三百年台灣歷史的進程,顯得特別且值得一看。

本次阿罩霧風雲,主要脈絡是從林家第四代林定邦、林奠國兄弟,
以及第五代、第六代林文察、林文明兄弟及林朝棟的軍功事績說起;

 

 

林文察 /洪健藏飾 (圖片來源:阿罩霧風雲官方FB)

林家以地方豪強出身,從林文察待罪立功,率領臺勇平定小刀會,
進而進入中國以湘軍的一支攻打太平天國,
不到十年間,在亂世中以軍功晉身至福建總兵,
開啟了林家在台灣輝煌的第一頁。
但未脫豪強氣息的林家,旋即在太平天國平定之後,
成為了朝廷急欲拔除的對象,
加之過往在家鄉的恩怨,不諳官場文化的林家,
在內外交逼之下,接連失去兩厝族長的林家,
在面對頂頭支柱的英年早逝,陷入了長達十年的京控。

 

對幅員遼闊的大清帝國而言,台灣是一個邊疆地帶,
而一直以大中國的觀點寫的歷史,對我而言,
從沒想過曾經有一群台灣人,在幾個牽動中國的大事中,
占有一席之地。
也是台灣幾大家族中,少見的以軍功竄起的豪強家族。

 

這是瞭解林家家族史後第一個震撼的關鍵。

 

 

林朝棟 /黃民安飾 (圖片來源:阿罩霧風雲官方FB)

接著電影進入了後半的高潮,
林朝棟接下下厝族長的責任,
在1885年清法戰爭之時,選擇率領臺勇與劉銘傳協防北部,
成功抵擋了精良法軍的抗衡,
因此得到屬淮軍體系的劉銘傳的青睞,
而身為湘軍體系的族人林文欽也在劉銘傳的力保下未受牽連,
經歷了一世代的累積,林家總算覓得了在官場及政治鬥爭下的生存之法,
可以從這些脈絡中清楚看到,
他們在效忠國家與家族權益中的縫隙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就像製作人李崗說的,
林家自乾隆年間渡海來台,成功落地生根,
成為富家一方的有名人士,
但在台灣每個歷史的轉捩點,他們一直在選邊站;
帶有移民性格的林家,是許多台灣人先祖的縮影,
捲入林爽文事件的林石一代,
或許也知道許多吏治不彰等因素導致亂民四起,
他身為族長也曾勸誡、也曾希望家族能歸回中國避禍,
但終究遭受牽連而家道中落。

 

 

林文欽 /陳家逵飾 (圖片來源:阿罩霧風雲官方FB)

在危急存亡之際,林家靠著胼手胝足再度在阿罩霧(今霧峰)重建家業,
並藉林文察、林朝棟兩代的軍功累積,
成為清治時期,台灣人任官最高紀錄,
尤其在頂厝的林文欽高中舉人之後,
使得林家文武雙全,權勢更是一時無兩。

 

林家藉著清法戰爭後,
清帝國因為戰略位置的因素重新審視並建設台灣的契機,
趁勢而起,取得家族壯大之機,
以往在歷史課本只看到劉銘傳的身影,
但從未看見這批曾擁有台灣1/3兵力棟軍的故事。

 

台灣這個垂據邊陲的小島,
一直都有種命運不由人的感嘆,
從荷蘭人、明鄭、清領至割讓日本,
我們幾乎有種任人宰割的言不由衷;
我們一直沒有機會去書寫自己的歷史,
去以自身的觀點平靜看待先祖發生的故事,
更無力選擇自己的命運。

 

1895甲午戰爭,清帝國慘敗,
台灣從此割讓給語言及文化完全迥異的日本,
電影雖無法以真人形式演繹,
但透過南哥的旁白,還是感受到台灣人的悲哀與無奈,
而這個身為棄民的悲哀,在林家身上更是被放大,
他們為清廷效忠了幾個世代,犧牲生命、面對誣陷,
總算贏得象徵皇家肯定的黃馬褂,
到頭來只是換得一場空,
往中國內遷後的林朝棟一生看盡家族興衰起落,
即使最熟悉的一切都在這兒,
身為清朝官員的他又不得不割捨這一切,
自此,林家由頂厝及下厝分成了兩條道路,
幾乎就是當時台灣人的縮影,選擇中國或是依附日本。

 

 


林獻堂 /尤勝宏飾 (圖片來源:阿罩霧風雲官方FB)

 

但電影至此嘎然而止,
結束在林獻堂(林文欽之子)準備帶領家族內渡避難之際,
最後畫面是一艘在海中載浮載沉的小艇,
導演是否想藉此隱喻台灣的命運呢?

--

2013年最風光的台灣電影,莫過於<總鋪師>
但身為歷史控的我,從一個多月前就獨鍾這部片,
趁著去圖書館的時間還翻了一些關於霧峰林家的故事,
李崗及導演想要試著以遵循史料的脈絡,
因此竭力不靠商業電影的走向,
甚至不以一般紀錄片訪問過場的畫面,
以戲劇手法、佐以旁白的方法,
企圖還原這段情節跌宕的家族之史。

 

說實話,以林家故事的精彩程度,拍成商業電影應該也是有噱頭的,
或者,我們若能如NHK一般的大河劇傳統,
拍成三十集的大河劇絕對綽綽有餘;
但創作團隊選擇這一方式,
我想目的是想讓觀眾認真聽聽,不要有英雄期待的看看這段故事,
以紀錄片的觀點,這是一部十分精緻且有轉折起伏的好片!
但若帶著商業電影的期待去看,絕對會像和我同場的觀眾一樣失望。

 

常常覺得我們在看待歷史、面對政治有太多的"英雄夢",
我們總希望一個強人、或者是完人,
擁有全知的的智慧、無遠弗屆的力量,
帶領芸芸眾生走向強盛富足的一面,
但他們也是人,他們有私慾也有不甘。

 

就像林家在每個歷史的十字路口,
往往在「家」「國」之間掙扎,
既不是像每個執政者選擇性的去解釋他們的抉擇,
就能一言以蔽之;
如果不能瞭解這段身為台灣人的過往血淚,
我們很難從歷史曾經告知的經驗,
去明白我們擁有理性與勇氣的重要;
而從林家的故事,才深深有一種,
這是身為移民社會、多次被不同立場、民族統治的這塊土地的在地故事,
因為每一段,都充滿台灣人不得不的生存之道。

 

礙於經費有限,篇幅許多戰爭場面,是以動畫取代。
其實在看戲劇畫面是,已經可以感受到他們以電影規格重現當年場景的野心,
但台灣要拍出這麼多的戰爭場面,海戰陸戰皆有,
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其實心中感到深深的可惜,
這些故事題材,其實都是不輸喬家大院的精彩與厚實,
無奈在台灣電影工業嚴重斷層也欠缺資金投入的情況下,
可能還得等待時機。
(事實上,對岸的央視早在2004年,就拍了一套40集的連續劇《滄海百年》,
描述林家由清乾隆年間林爽文事件至1895乙未割台的家族故事)

 

最後想說說演員,可能是為了讓觀眾更注意旁白故事的脈絡,
或者是還原口音的困難?
亦或是囿於經費不足,又或者是避免陷入"類戲劇"的輪廓,
導演選擇了讓演員以定格的動作還原歷史場景,
整部電影的聲音只有旁白與配樂;
<對了! 我很喜歡這個大氣又滄涼的配樂,請問會出原聲帶嗎?>
而劇中主角雖沒有出聲,但要角大多是舞台劇有根基的演員,
因此表情與舉手投足皆十分到味,
另外也想特地推薦劇中飾演羅太夫人的劉淑娟,
劇末那幕向孫子林獻堂道別的戲,
沒有聲音,但眼淚噗速速的流出,眼神充滿不捨,
道盡了長輩對兒孫的不捨,相當感人....

 

李崗對於林家故事,希望真誠不帶家族恩怨,
並且不為特定執政者的統治觀點
說出這段屬於台灣人的生存史;
身為台灣人,誠摯推薦這部屬於台灣人自己的故事,
也希望續集能有機會繼續開拍,
畢竟林獻堂(頂厝)、林祖密(下厝)林正亨的故事,
更能顯示,台灣在20世紀面對中國的變盪與日本的統治下,
台灣人關於身份認同的無奈與悲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