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2011

步步驚心_十三阿哥(下)

作者特意在十三爺的人生轉折處,
安排了一場與若曦的深談,這個對談有四個重點:

  1.十三爺探問若曦與八爺是否有過一段情。
  2.十三爺勸告若曦不要捲入奪嫡之爭。
  3.十三爺與若曦為何沒有互相喜歡?
  4.四爺何時真正愛上若曦?

做為之後一連串大悲劇情的緩衝,這場中秋對談安排的極佳;
十三爺瞭解若曦是見多識廣,不同於一般女子的宮女,
和四哥兜兜轉轉的戀愛他都看在眼裡,
這個和他交心的女子,總算情定對他最好的四哥,
他心中絕對是比誰都開心的:)
但他也怕這個倔強硬脾氣的朋友,哪天會深陷風暴不自知,
因此萬般提點、小心囑咐,只希望她能留在四哥身邊,
成為真正能體會四哥面冷心熱的紅顏知己。

但命運終究要照著既定的步伐往前進,
十三爺無牽無掛的背影,終究要被鎖在那塊草茅小屋中,
歷經十年寒暑。

八爺黨群起圍攻,八爺嘴角微微的笑意
九爺跟十爺適時幫腔,再加上通聯書信鐵證如山,
四爺雖仍面色冷靜,但相信已怒氣勃發。
對照起上一集的:
「心理越是害怕,臉上就越要鎮靜。」
更顯得安排巧妙。

十三爺眼看情勢已不可收拾 ,
也發現這根本是八爺在當初合作倒太子時就佈好的局,
沒有猶豫、沒有遲疑、踏上前線、磕頭認錯。
十三爺的眼神沒有害怕,只有坦蕩。
這幕是兩人最痛苦的時刻,明明糾結,卻不能望向對方半分
甚至康熙下旨後,十三爺還帶著微微的淒涼一笑 ,
彷彿早就知道命運一般。


風蕭雨霖幾時休,陋窗寒舍皆嘆幽,
醉飲殘酒憶昨日,紅燭酥手剎白頭。
<據說為袁弘本人所作,真不愧是文藝青年!>

從此,十三爺展開十年的幽禁生活。
若曦跪了兩天兩夜後才求得綠蕪進養蜂夾道服侍。
這段時間,十三爺的悽苦無人可以體會;
高高在上的皇子,一夕變成階下囚,
就算他對皇位權勢從無野心,但失去自由的生活,
對瀟灑不羈的十三爺來說,可能比死還痛苦。

四哥這十年在宮中做了多少努力他不知道,
或許他聽到四哥登基 心中還有著一絲驚訝;
但一朝跌地的生活他卻深深體會過,
因此他雖受盡雍正的信任 卻絲毫不敢逾越分際
他知道四哥真心待他好 他也會鞠躬盡瘁全力回報
但有一條線是絕對不可越過的
這不但是保他安全 也是保他後世子孫安全。

(阿靈阿五馬分屍,十三爺驚恐貌。)

做為四哥與若曦的媒人(?)、傳話筒,十三爺真的是左右為難,
據載,怡親王做為雍正最信任的股肱良臣,
也是雍正推新政時,和其他大臣中間的潤滑劑與斡旋者。
而在知己與皇兄間,他也能盡力傳達兩邊心底深處的想法,
我是看到這裡才深深羨慕若曦有一個這樣的好朋友,
情感的問題最忌諱"傳話",最好的對照組就是十四爺,
十四爺也想替八哥傳達情意,但總是適得其反的跟若曦爭執;
但十三爺瞭解若曦,或者是說他能接受若曦的本質
他知道若曦不是無理取鬧養在深閨中的淑女,
但他更懂四哥面冷下的一片情深,
每每在兩人有衝突時總能適時緩和。

但他也害怕,有一天當不能解決的事情發生,
若曦會不會離開四哥?四哥會不會受不了?

(有些事情,能放下就讓他放下吧!)

而若曦倔強的個性,讓這些十三爺擔心的事很快就發生了。
他知道若曦心中的痛苦,但也知道四哥的鐵腕,
皇兄的一步步都需踏穩,他只能勸解若曦,
他的苦與痛,其實不下於他們兩個。

他生平唯一背叛皇兄的大概就是幫若曦通傳消息給十四弟吧~
若曦離開四哥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事,
但是我想他更不願意這位知己放棄生存的希望,
因為他比誰都清楚若曦對自由的渴望。
(四爺也懂,但他不想面對罷了,因為若曦這裡他才有真正的自由。)

於是若曦終於飛出困住她近二十年的牢籠
十三爺的送行是她最後的溫暖
他也沒想到一向瀟灑不羈的自己竟變得如此女兒態

十三爺也想著之後能再去看看若曦,
他也知道皇兄遲早要去接她回來的。
沒想到,造化弄人,此次一別,竟是陰陽永隔。
他看著被皇兄丟在地上的奏摺,那個「歿」字大大的展示在眼前,
而後皇兄失控的怒吼、發瘋般的找信、拆信後的痛哭,
強如鋼鐵的四哥竟如此失態,哭到像個孩子般無助的跟他說:
「帶朕去見她。」

他們急忙忙的趕到遵化,沒有靈柩,還以為可能是謊言。
但那個冰冷的骨灰罈卻傷透了四哥和他的心,
幾個男人的靈堂哭戲演得極好!
十三爺面對知己的驟逝,兄長的痛苦,
還有緩和十四和皇兄的衝突,
心中糾解實非外人所能知。


十三爺這個角色,對我而言,不捨大於理解。
我做不到他那般光風霽月,卻又敬佩他的心懷坦蕩;
他人生最痛的幾段遭遇:少年失母、中年被囚、富貴後失綠蕪,
你都只會看到他淡淡的揚起一抹淺笑,
但這抹淺笑又與八爺的「心懷不甘」不同。

他從不屬於這個高貴的宮殿,
因此他甘心跟著他四哥背後,輔佐他成為一代帝王,
人生的大起大落他不比其他兄弟少嚐多少;
但一帆風順後他只能稱四哥為"皇兄",
唯一可理解他心志的綠蕪、若曦又早逝,
電視只照著雍正孤涼站在紫禁城的背影,
但怡親王又何嘗不是呢?

片月銜山出遠天,笛聲悠揚晚風前。
白鷗浩蕩春波闊,安穩輕舟淺水邊。by 胤祥

最後說說飾演十三爺的袁弘,
身為唐人基本演員的他,之前跟詩詩一樣,
一直都是處於男二角的地位,
雖說十三爺也是<步步驚心>中的男配角,
但這部片總算讓他嚐到走紅滋味。
看了幾次訪談,發現他是數字軍團中,
本人與角色最貼近的演員;
袁弘本人似乎家境不錯,也很愛讀書,
談吐說話透露出的感覺,就像十三爺一樣貴氣瀟灑;
和詩詩長久合作的好默契,也讓這次的演出相當自然不突兀。
他不是頂帥,但算是耐看型的男生,
氣質好、又對戲劇事業有想法的他,
相信再多些歲月的洗鍊與演技的體會,
成就會更上一層樓的!

5 則留言:

  1. 很疑惑為何是二哥,明明從少年楊家將就覺得他很不錯,可能是他那股淡定的演技,確實需要一些些時光磨練會更見長....不過,劇中的十三看起來比任何阿哥老耶!以四爺的相貌為基準點,難以相信他小上十歲(指真實年齡!)

    回覆刪除
  2. 請問"很疑惑為何是二哥"是什麼意思呢? 我是覺得十年後歷盡滄桑的十三爺,其實袁弘演來味道還不夠,從眼神我其實看不太到變化,或許也是年齡尚淺的關係吧:)

    回覆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4. 第一次留言有錯字,連我自己都看不懂,從來。

    既然有戲劇一哥,當然就有戲劇二哥之稱吧?(自編的),故二哥之稱員於此。

    我的意思是,袁弘在少年楊家將演耶律協時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只是照理說,時間長了,演技應該磨得更好才是,不過好像沒有?

    就像你說得,演10年後再出場的戲,感覺沒什麼反差。不過也可能是十三爺的角色設定的就是對名利地位本來就淡薄的心態,所以10年後,不見得要滄桑吧?尤其他在養蜂狹道可是與綠蕪朝夕相處,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說不定他根本不想出來,是故何來滄桑之有?

    不過,我還蠻喜歡袁弘在「步」裡與詩詩的幾場對手,特別是他試著模仿若曦從現代帶到古代的一些「現代肢體語言」和現代言論,這些小細節很可愛。

    和袁弘的成長情況相比,倒是詩詩演技成熟許多,她在少年楊家將演楊四娘真的嫩的可以,在「步」裡則讓我完全寡目相看。

    回覆刪除
  5. 呵~ 對阿 劉詩詩在此部之前一直被很多人覺得演技有點木頭,但是這部她真的花了很大的心力,入戲很深,戲殺青後半年一提到劇情都還會陷在若曦的情緒裡淚流不止,也拜託她朋友不要叫她"若曦"不然她會無法出戲,我想她這次真的很認真體會若曦的心境,相信演技也邁進一大步呢^^

    回覆刪除